“?”的作用
——24级播音1班刘亚鑫
我期待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脸上,那是新一天希望的开场,也是满怀期待的创意写作课的开始。和往常一样,我踏入教室,目光所及是整齐的桌椅,仿佛安静等待知识盛宴开启。老师脸上的笑容如春日盛开的花朵,灿烂而迷人,洋溢着无尽的温暖。
我大步走到座位旁坐下,期待着这节课的到来,又有哪些新花样?而今天,与往常不同,他是一堂特别的课,它不仅仅关乎书本上的知识,更是一次关于“尊重”的深刻探讨。这堂课上,一个小小的问号“?”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们心中关于尊重和情商的种种疑惑与思考。
“我的天啊,一个❓还有这样的秘密”我心中种下这样感叹和疑惑的种子,迫不及待地想从这节课上找出答案。
“同学们,你们觉得什么是尊重?”老师微笑着抛出了这个问题,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,像沸腾的开水一般涌动。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,七嘴八舌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。有的小组围坐一团,你一言我一语,激烈得像在辩论;有的两人一组,时而皱眉思考,时而兴奋地拍桌,像是发现了新大陆,教室都被这股热烈的讨论氛围填满了。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传来各种声音。“尊重就是不说别人的坏话!”“尊重是别人说话时认真听!”“还有,尊重是理解别人的不同意见!”……各种答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认真思考后的满足。
其实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,我觉得尊重就是学会倾听。
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,映入眼帘的是一段话:假如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最近迷上了打游戏,耽误了学习,自己陷入游戏无法自拔的状态,也觉得对不起他父母,令他父母感到失望,甚至觉得父母应该放弃他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作为他的好朋友你应该怎么安慰他。
这样小小的实战演练背后却藏着大大的智慧。
起初我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:“没事儿,这才是正常人的样子,每个人都有陷入矛盾的情况,我还总是在学习与玩上面辗转反侧,玩吧又觉得自己没什么成就,学习吧总觉得累,整个人处于矛盾的状态,也算是过着45度的人生。你应该学会平衡…”我觉得我的回答算得上是发自内心的安慰,或许能给他带来帮助。
老师的声音轻轻的戳破了我的想法。“我现在找人上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”。
第一位:像是理性的使者,客观的分析了好朋友的问题,并帮助好朋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,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在问题的躯体上有条不紊地剖析,剔除错误的血肉,留下真理的骨架。第二位:像是随性的大姐姐,开心最重要,告诉好朋友开心快乐就好,不必思考那么多,或许“放松”也是一种选择。第三位:像是暖心的大哥哥,每字每句的帮他分析,看似这么多困惑实则在他面前都不是问题。
分享结束,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然而,老师并没有立即给出评判,而是轻轻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“?”。这个问号像是一个未解之谜,也像是在提醒我们,关于尊重,或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地方。

ppt随之播放出三种不同的答案。第一种:火上浇油式,像一把刚直的剑,从不拐弯抹角。有啥想法,脱口而出,就像竹筒倒豆子般干脆利落,哪怕那些话如荆棘般扎人,他也不会修饰半分,全凭心意,毫无城府。直接强化了朋友对自己的否定,加剧了他的消极情绪。第二种:糖衣炮弹式,去开导他父母都是为了他好,并没有想放弃他,却忽视了根本问题的所在,像老师说的那样着火了,直接拿东西盖住,内里还着的热火朝天的,一味的逃避却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。第三种:教导主任式,一味的告诉他如何解决这是他自己的问题,将自己当作长辈一样教他如何如何,反而加重了他的负罪感,正如老师所说一个人失足掉进了井中,正当他努力想要爬出时,路过的人不但没有施以援手,反而又踹了他一脚,使其重回黑暗之中。这三种方法看似头头是道,但皆有问题所在。
而最正确的做法或许就藏在黑板上那小小的❓里。两个疑问句,问出的是一种回应,问出的是让朋友重拾信心的勇气与希望。老师将❓放平,他就变成了一个钩子,钩子是“活的”是能拉动的,是开放的不确定的,是给人以思考的空间,不添加个人色彩的。一个小小的问号竟然有这么大的深意。这是我从未知道的,在没上这节课之前,尊重包含许多,尊重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,更是一种对他人价值和尊严的认可与珍视;是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和预设,去倾听他人的声音;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,尊重生活中相遇的所有人。
这堂课后,我再一次对尊重这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。真正的尊重是学会给别人留余地,给别人思考的空间,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之上。让别人可以重新做自己,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回想起孟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那个大大的“?”,我突然意识到,这个问号不仅仅是一个疑问的符号,它更像是一个启示,像是一股清泉,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;又像是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。它告诉我们,关于尊重,我们还有很多未知和需要探索的地方。
而这个过程,正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过程。像“躺平”的问号一样,是无限的是开放的。在课堂上,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尊重的定义和故事,但更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尊重的力量。我开始意识到,尊重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,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。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、去体验、去感悟。